譯聯(lián)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一部文學作品翻譯的好不好,內容邏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人的思維反映客觀規(guī)律,是符合邏輯的。因此文學作品翻譯的思維表達形式的語言,也要反映客觀規(guī)律,也是符合邏輯的。
翻譯員比照原文進行翻譯、一般也都能得到符合邏輯的譯文,但也不盡然。譯文不符合邏輯的情況,大概有下列三個原因:一、由于翻譯員錯誤地理解原文某個詞句,而導致全句或章節(jié)的某些部分不合情理;二、由于譯時將原文拆開句子、顛倒句子、改換表現方法,將原文意思弄擰了。或者讓外國作者說出他不可能說的話(如他竟說出“穩(wěn)如泰山”、“行行出狀元”之類的話);二、由于翻譯員故意改變原文的詞義。例如將并無貶義的詞譯為帶有貶意的詞,將并無褒義的詞譯為帶有歧義的詞。而導致原文怪誕不經。
除此之外,文學作品在筆譯翻譯時,一般都是用經過加工的或規(guī)范化了的書面語,它不同于日??谡Z。書面語比口語講究一點,簡練暢達,有點文采,符合中文的規(guī)范,讀起來上口,聽起來入耳。譯文要達到這一點,特別要注意避免因原文影響而造成的轱轆話、學生腔和洋腔洋調。
這就體現出來文學作品的潤飾稿件時,要有原文為據,“標準”為繩,固然可以大刀闊斧,修改那些過于啰嗦、別扭、難懂的句子;但也應手下留情,字斟句酌,盡量保留原譯可改可不改的句子,特別是那些由于翻譯員個人風格所造成的句子。我們知道,一部譯稿,原作有原作的風格,翻譯員宜盡量保持它的風格;但翻譯員翻譯時不可避免地也使譯文帶有自己的譯筆風格。對于編者來說,首先當然要求譯文能保持原作的風格,同時也應尊重翻譯員在傳情達意時自己所特有的文風。編者切不可固執(zhí)己見,不尊重翻譯員的勞動,把本來不需要改動的、由于翻譯員運筆習慣而造成的帶有特色的句子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