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聯(lián)10年翻譯品牌,20000家企業(yè)見證深圳翻譯公司
口譯人員除了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外,合格的譯員還必須具有寬廣的知識面。譯員要出現在不同的場合,與不同背景的各色人等打交道,要接觸各種話題,要現場應對各種可以預見的和不可預見的突發(fā)情況,因此必須掌握百科全書般豐富的知識。
這些知識有些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日積月累起來的,有些則是在口譯過程中現場獲得的,具體包括常識性知識、文化知識、主題知識和語境/情景知識。
對于譯員來說,常識性知識除了指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常人應該了解的一般信息外,還包括自已不知道的或新出現的、并且隨時可能在口譯工作中碰到的陌生信息,比如,聽他人提到“協(xié)和式飛機”這一說法,就立刻想起這是一種超音速飛機,英文是Concord,如果不了解這個知識點,就應該馬上去查閱;從報紙上看到“磁懸浮列車”,就至少應該了解;1、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列車?2、用英文怎么表達?
從廣義上講,文化知識可謂包羅萬象,包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群體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如語言、文學、藝術、教育、科技、政治等等。合格的譯員必須積累廣博的雙文化和多元文化(本民族文化和外國文化)知識,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一種文化敏感性。譯員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學會去感知、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摒棄本族中心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思想,樹立文化平等觀念,才能在跨文化交際情景中承擔起中介,和協(xié)調人的角色。
主題知識是指譯員在每次具體的口譯任務中需要應對的中心話題,比如一場商務談判的主題知識就涉及外貿領域和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信息;“清潔煤技術研討會”的主題毫無疑問就是清潔煤技術的相關知識。譯員要應對的話題很多,而且有不少話題是自己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或是知之甚少的。譯員或許可以算得上是雙語專家,但卻不可能成為所有專業(yè)領域的行家。不過,如果譯員通過細致而充分的譯前準備了解了某一專題的基本信息、基礎原理和背景知識,熟悉該領域的專業(yè)術語,依然能夠做到對講話人信息的聽解和重新表達。譯員即使沒有親自操刀或觀摩外科手術的經歷,但如果掌握了相關手術的流程、工作原理和雙語專業(yè)詞匯,就完全可以用兩種語言來清楚地敘述整個手術的過程。譯員在每次口譯任務中積累起來的不同領域的專題知識又可以成為服務于今后口譯任務的廣義上的非語言知識。
語境知識又稱情景知識,在這里是指口譯活動發(fā)生的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包括“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前者指的是交際過程中某一話語結構表達某種特定意義時所依賴的上下文,包括講話人本人或其他人的前言后語,而后者指的是交流過程中某一語結構表達某種特定意義時所依賴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包括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交際活動參與者的身份、地位、性別、年齡、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心理背景、交際目的、交際方式、交際內容
所涉及的對象,以及與話語結構同時出現的各種非語言符號(如包括姿勢、手勢、眼神等的體態(tài)語,語速、語氣、語調、音高等副語言符號,以及笑聲、有意咳嗽、嘆息等類語言符號)。
常識性知識、文化知識、主題知識和語境知識構成譯員非語言知識的整體,與雙語知識同等重要。學識再廣博的人也存在知識的盲區(qū),而語言再好的人也可能會因為相關主題知識或語境知識的欠缺難以對講話人的信息進行準確把握和傳達。非語言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語言知識的不足,當然反之亦然。要成為合格的譯員,既要在日常生活和譯前準備中積累和學習各種語言和非語言知識,還要在工作過程中將這些知識與不斷接收獲取的新信息加以結合,達成對源語內容的準確理解,并通過各種口譯技能的靈活運用,對這些信息進行完整準確的重新表達。在每次口譯任務完成后,這些知識中的相當部分就會進人譯員的長期記憶,成為下一次口譯任務的知識儲備。